第933章 诫子书_官嫂
大美书网 > 官嫂 > 第933章 诫子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933章 诫子书

  很多人应当不大了解什么叫做知识垄断,几年前知网为什么突然被很多人抵制,其实就涉嫌了知识垄断。

  知识垄断相对于行政垄断、资源垄断、政策垄断、资本垄断等传统类型垄断而言,它是以知识为基础和特点的垄断,是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新现象。特别针对创新性知识,知识垄断才得以形成,并继而衍生出市场垄断、资本垄断等优势,获得高额垄断利润。

  不过还有一种知识垄断,就是类似于古代的私学。最早的私学始于春秋而盛于战国,特点就是官学衰落,学术下移。之后历朝历代都有所发展,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到了现代,知识已经普及,按说私学已经不存在了。实际上也不是,还是有私学性质的存在。

  张元庆上大学的时候,有一位同学就是家学渊源,每年寒暑假都会去参加什么研学活动之类的。他们所学跟学校教的不一样,具有一定的针对性。

  这个所谓的书屋,大概也有一部分这方面的意思,是针对精英开放的服务。要不是严立的话,只怕他不到一定的位置,只怕就连知道这个地方的机会都没有。

  实际上,就像张元庆进入仕途之后,靳承志对自已的教育引导。自已老丈人对自已的关心帮助,也相当于一种私学。

  就更不要说闫文志拿出自已的笔记,并且亲自为自已讲解。这种形式,也相当于一种私学的形式。

  张元庆感慨了一声,感觉这个社会还有一些现象,是他也不知道怎么评价的。如果不去接触的话,只怕自已就连了解的资格都没有。

  他按照图书室指引的方向,寻找自已想要的材料。这些材料,自然全部都是关于县域的。给他一种感觉,这里面的一些书写的非常露骨。

  这对于张元庆真实了解县域情况,提供了很多借鉴。他找了两本书,按照郑瑶教他的方法,简略式的翻阅,并且写了一些摘录。

  接下来的几天,张元庆白天泡在图书室里面,晚上回去就看郑瑶给他的图书摘录。在这期间,他感觉自已有明显的进步。

  在进入图书室第三天的时候,张元庆就开始有选择的找书了。不过在找一本知名学者所写的系列丛书的时候,发现其中一本一直没有找到。

  这名学者虽然已经不在了,但是写的书非常深刻,视角也非常的奇特,为他开拓了眼界。张元庆在其中,找到了一些启发。不过最关键的一册,每次来都没有找到。

  张元庆见状,只能找图书室的工作人员。工作人员一查,才知道这本书近几天恰好被借阅了。

  张元庆有些惊讶:“这里面的书,不是不能借阅么?”

  这是张元庆从严立那里就听说的规矩,这里面的书一律是不外借的。这些地方,有些稀奇古怪的规矩也是正常的。

  却没有想到,还真碰到能够打破规矩的人。

  工作人员笑而不语,张元庆随后就明白了,这个地方还是比较现实的。规矩永远都是约束普通人的,无论什么地方,都是特权之人。

  这个地方,普通人就连进来的机会都很少。更不要说想要在这里面借阅了,能够借阅书籍的人只怕是有一些特别影响力的。

  四九城这个地方,最不缺的就是大人物。

  “这位老师借阅的时间长不长,能否给我一个联系方式。我非常需要这一本书,哪怕给我看一个小时都行,我可以付出一定的代价。”“这位老师借阅的时间长不长,能否给我一个联系方式。我非常需要这一本书,哪怕给我看一个小时都行,我可以付出一定的代价。”

  如果是平时的话,找不到这本书就算了。大不了把名字给记住,下次有机会再看。可是现在这本书中间这一册的内容,对于他完善自已的教案非常重要。

  再说来四九城已经四天了,今天晚上他就要完成教案。教案还要给郑瑶和严立帮忙审核,估计修改还需要三天的时间。

  所以张元庆很着急,甚至想着不惜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都行。

  工作人员能够看出,张元庆的确有些紧急,所以他说道:“先生那您先等等,我们负责联系借阅人,看看对方的态度。”

  张元庆表示感谢,他继续伏案开始写摘要。很快工作人员过来回复:“借阅人表示很快就送书回来。”

  张元庆连连感谢:“帮我谢谢这位先生,我给你一个联系方式,你可以帮我给这位先生。这本书真的帮了我的大忙,他如果有时间,可以联系我,我请他吃个饭。”

  张元庆并没有多想,他觉得别人将书借走,现在又愿意让给自已,自已自然要感谢一番。因此,请吃一个饭是很正常的。

  当然潜意识里面,也是想要与对方结识一下。毕竟大家喜欢同一本书,这也算是缘分。如果志趣相投的话,大家完全可以交个朋友,大家以文会友。

  工作人员见怪不怪,只是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,这才拿过了联系方式就离开了。

  直到下午通知张元庆送书过来,那位先生也没有露面。

  张元庆也没有在意,他前去拿书,将书拿过来之后,却没有想到里面夹了一张纸。

  张元庆将纸抽出来,只见上面一板一眼写了一行字: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

  除了这一行字之外,对方没有留下任何的落款。张元庆愣了一下,随后反应过来,这句话出自于诸葛亮的《诫子书》,意思是一个人只有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,要寂寞清净才能够达到深远的境界。

  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,里面自然是有劝诫之意。

  张元庆刚开始只是有点奇怪,这个人还书为什么还要写这么一番话。但是随后他就明白过来对方的意思,看来在对方眼里,自已所说的那些,被他误会成为攀龙附凤的态度。

  毕竟能借走书的,身份肯定不简单。他认为张元庆或许故意在找这本书,想要借着这本书与他联系上。于是这才写下这番话,告诫自已要把心放在正路上。

  “这人是的谱还有点大啊。”

  张元庆见状摇了摇头没有多想,他尽快把书里面自已需要的一些材料看完。弄完之后,他又想了想,对这本书全系列做了一些摘抄,写完之后又在摘抄里面加了一首打油诗。

  “藕本多窍为天然,莲花洁白根在泥。若是寻根追到底,两者竟是同连茎。”

  也不知道这个人是否能看到,张元庆将摘抄夹在书里之后,就放回了原位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msw.cc。大美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dmsw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