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2章 福兮祸之所依_红楼襄王
大美书网 > 红楼襄王 > 第582章 福兮祸之所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82章 福兮祸之所依

  “朝鲜认罪……哼哼……还算他们懂事,一意孤行只有死路一条!”

  现如今,西北的战事毫无进展,在某些方面明军还吃了亏,朝廷上下已有一股暮气。

  所以现在,急需一个利好消息,来提振朝野信心和士气。

  辽东不战而屈人之兵,使得辽东顺服之事,在朱咸铭看来就非常合适。

  换句话说,朱景洪驯服朝鲜这件事,已被皇帝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,这意味事情走向将超出前者预料。

  “再过两天,九月初一……大朝会时,正好公布此事!”

  “要下旨申饬朝鲜申饬,还要给予赏赐以示恩典,对老十三也要重赏!”

  奏报看望,朱咸铭心情大好,当他拿下一份奏报时,才发现还有一份朱景洪的请安折。

  “这小子……字也写得周正了!”

  如今朱景洪立了功,替皇帝省了一大笔银子,后者自是看他千好万好,眼下便不吝惜夸赞之言。

  “儿臣朱景洪谨奏,叩问父皇圣安……”

  除了开头这一句,后面完全看就是大白话,朱景洪先是夸了老爹如何圣明,然后称赞了底下将士多么奋勇,最后讲了朝鲜人如今何等仰慕天恩……

  当事人现身说法,作为阅兵奏报的补充说明,便让辽东的情况变得更立体了。

  这份请安奏本,也该在大朝会拿出来……只是言语太过浅陋,得送去翰林院让人润色!”

  想到最后,朱咸铭又摇了摇头,而后低声念道:“翰林院那些人自以为是,让他们润色老十三得他们耻笑,还是送去司礼监吧……”

  司礼监的秉笔和随堂太监们,其文化水平不比翰林们差太多,让这些人来润笔效果好也可靠。

  确定了这件事,朱咸铭就继续看起其他奏报。

  皇帝就是这样,要想掌握帝国的情况,只能依靠各个方面传来的奏报,其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有水分,全都得靠他自己来把握。

  看奏本的时间既慢又快,一上午的时间转瞬即逝。

  本来依朱咸铭的安排,他是要尽快吃了午饭,然后看地图并推演西北战局。

  可他终究年龄大了,如今精力比不得过往,所以这件事就往后推了推,其本人去了坤宁宫用膳。

  倒也不完全是为吃饭,他找皇后是为商量奖赏宝钗和朱景洪,二是为了聊聊朱云笙的婚配之事。

  再过几个月,就到了正统十四年,朱云笙将满十五岁,确实到了成婚的年纪。

  自己宝贝女儿的婚事,朱咸铭自是无比重视,所以才要认真筹备谋划。

  转眼又是两天过去,时间来到了九月初一。

  大朝会如期举行,在头两天的造势酝酿下,大朝会上宣布的朝鲜之事,确实起到了一定激励鼓舞作用。

  不战而屈人之兵,皇帝仁德感化天下……大明是何等蒸蒸日上。

  首功是皇帝的,次功便是朱景洪。

  这一点朝臣们大多认同,所以皇帝要赏赐朱景洪,这件事任何人都没有异议。

  九月初一的中午,帝后二人奉上的旨意到襄王府,这是为褒奖宝钗为皇室开枝散叶之功。

  而九月初二的上午,皇帝的第二份旨意送到襄王府,这次则是为赏赐朱景洪安邦定国之功。

  诏书一式两份,除了在襄王府宣读这份,还有一份会送往辽东去,除了褒奖朱景洪还会赏赐燕辽官员。

  可以说朱景洪在哪里,机遇就会到哪里,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。

  当然,对听旨的宝钗来说,她的心里只有惶恐不安。

  尤其旨意中评价朱景洪“安邦定国”,尤其让宝钗感到心惊。

  昨天大朝会,皇帝把朱景洪夸上了天,昨天今天连番下旨赏赐,襄王府上升势头过于明显……

  好事接踵而来,府里上下都很高兴,唯独宝钗是强颜欢笑。

  好不容易送走传旨钦差,宝钗返回同心殿之后,便先召集了内宅一众女子议事。

  可卿,即将分娩的英莲,性格豪放的琪琪格……此时规规矩矩坐在宝钗面前。

  离生下孩子已有十天,宝钗身体恢复得还不错,已经可以正常理事。

  “刚才我的话都听明白了?”宝钗肃声问道。

  “听明白了!”几个女人答话道。

  “听明白了!”众女皆答道。

  “弹劾王爷的奏本就没停过,如今府里风头太盛未必是好事,福兮祸所依……你们要明白其中道理!”

  “是!”

  敲定了这件事,宝钗又关心了英莲几句,然后就让几个女人散了。

  而她接下来又召集了王府总管和女官,语气严厉态度坚决要求,阖府上下务必要低调行事。

  那个人的手下出了事,被人拿住把柄做文章,那个就得承担管理责任,一起连带着遭受处罚。

  朱景洪不在家,宝钗在王妃便有生杀予夺之权,此番如此严厉训示王府诸事,到场的总管和女官们都不敢怠慢,个个都在心里为自己敲响了警钟。

  吩咐外这些事,让所有人退下之后,宝钗独坐窗前凝神深思。

  皇帝额外加恩,不可避免会将襄王府推到风口浪尖,这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。

  接下来的每一天,都可能因此产生大变故,襄王府虽是可能被打落云坛。

  最不利的情况宝钗已经想象到,所以她接下来要考虑的,便是如何度过难关……对此她已有打算。

  风口浪尖确实很危险,但死道友不死贫道,只要把别人弄到风口浪尖,用后浪掩盖住前浪就可以了……

  那么如何掀起新的风浪?

  想到这个问题,宝钗露出了一缕笑容,她其实还有一张底牌没用。

  宁国府贾蓉,胁迫继母乱伦,这件事如果捅出来……朝野视线都会转移到宁国府,然后牵连贾家最后连上东宫。

  这件事来龙去脉,包括人证物证,宝钗都已了解清楚,只是在等待机会所以引而不发

  “元春姐姐……实在对不起你了!”宝钗心中暗暗想着。

  人在庙堂,不甘平庸,许多事就身不由己了!

  正当宝钗想着这些,突然偏殿传来孩子哭闹声,任凭侍女如何安抚都不见效。

  于是宝钗叹了口气,便往偏殿那边走了过去。

  “这辈子……都得为他们爷俩儿受累了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msw.cc。大美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dmsw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